化工生產中尤其是有機氯產品生產中,常伴隨副產氯化氫生成。工業中,一般會用水吸收為31%鹽酸,用于其他產品生成或作為副產鹽酸銷售。在生產工藝上采用干法分離得到氯化氫,在作為化工原料。
但是有些生產工藝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大量稀鹽酸,尤其是反應產生水又存在氯化氫的場合。比如:
(1)有機氯殘液或廢氣焚燒產生的尾氣,受其中氯化氫分壓的限制,往往用水吸收只能得到HC1質量分數<20%的稀鹽酸。
(2)F22水蒸氣裂解生產四氟乙烯,加入的水蒸氣(載熱介質)與生成的HC1形成鹽酸,鹽酸的濃度取決于水蒸氣的過熱溫度。目前國內生產工藝產生的稀鹽酸中HC1的質量分數大多為15%}20%以國內四氟乙烯總產能計,每年排出的稀鹽酸(以16%HC1計)約為28萬t}。
(3)甲醇法生產甲烷氯化物,一步是甲醇和氯化氫反應生成氯甲烷和水,反應水與過景的氯化氫生成19%}20%稀鹽酸;二步反應是一氯甲烷氯化。
生成甲烷氯化物及副產的氯化氫,產生的HC1一部分返回氫氯化,其余作為副產排出系統[1]。目前,國內大多數企業用氫氯化產生的稀鹽酸再加水吸收為31%鹽酸。該副產鹽酸如有市場可以外售,但需精制;如企業內部消化,則多數采取脫吸為干氯化氫,在此情況下,排出稀鹽酸以平衡反應水及吸收加入的水。按目前國內甲烷氯化物總產能110萬t/a(CHZCI2+CHC1}),以開工率90%估計,每年約排出稀鹽酸(以19%HC1計)45萬t/a}。
(4)有機硅單體甲基氯硅烷的主要原料氯甲烷,也是由甲醇和氯化物合成的(少景來自農藥副產)。
對廢酸中的氯化氫進行回收,可以做到資源的循環利用,也對環保行業貢獻了一份力量。